400元3小时快餐电话号码查询_全国空降一对一同城,全国空降同城服务88元,约附近100元4小时电话或微信

曾伟: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

2025-07-25 09:57  江西政协报  编辑:李尚宇  作者:

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

           

  近年来,我省坚定实施工业强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重点围绕“1269”行动计划,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加快科技进步和新质生产力生成,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,取得明显成效,但也存在一些问题。

  促进源头融合,建立供需交汇端口。从科研选题和任务部署源头切入,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科研立项机制,开展常态化技术需求征集,引入产业融合潜力前置评估,在科研选题阶段让企业介入,推动实现从“论文科研”向“问题科研”转型。发挥科技领军企业“出题人、阅卷人、答题人”作用,健全企业常态化参与科技创新决策机制,引导科研力量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研发,提高科研成果市场适应性和产业化水平。

  促进资源融合,增强协同攻关能级。重点向前沿技术基础研究、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、重点创新平台集聚和配置资源。实施好“2030启航计划”“2030先锋工程”,全链条、一体化设计部署重大科技项目,加快产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。强化创新平台的系统布局、统筹管理、分类支持,深化多部门协同,出台完善省级科创平台建设中长期战略规划。聚焦电子信息、复合半导体材料、食品、稀土等优势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领域,按照“一产业、一团队、一平台”模式实施“突围”攻关。推行“产业立题、企业出题、人才答题、科技解题”四维协同模式,构建“市场需求引导—要素协同攻关—市场效益验证”的全链条创新生态闭环。发挥重大科创平台创新策源地作用,强化开放合作,积极吸引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参与我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。

  促进服务融合,打通成果转化堵点。建设一批专业化、开放共享的概念验证平台、中试基地,提供试验验证、工艺优化、产品试制等公共服务,健全“源头孵化—中试育成—成果转化”链条。借鉴陕西相关改革经验,支持高校院所对职务科技成果建立有别于一般国有资产的管理模式,降低科研单位及个人成果转化顾虑,出台科技成果“先使用后付费”改革工作指引。用好“1+M+N”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,促进科技成果“有组织转化”。培育一批高水平的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纪人才,借鉴广东“沿途孵化”经验,形成“技术验证—市场反馈—迭代升级”滚动转化模式。

  促进体系融合,构建高效创新机制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政策链引育人才链壮大资金链,促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全方位体系化融合。强化财税政策对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,形成覆盖企业成长和创新生命周期的税收支持政策;借鉴国外做法,探索实施博士后科研普惠资助计划;加强顶层设计,推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化布局和系统性落实,着力解决科技成果“不想转”“不敢转”“不会转”难题;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,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开展“双聘双进”人才流动,大力培养战略科学家、科技企业家;优化科技重大项目资源配置方式,建立关键技术领军人才跨组织调配机制。强化科技金融服务,设计实施好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机制,引导更多“耐心资本”、长期资本、战略资本投向早期硬科技和成果转化。

  (作者系省政协常委,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法规处处长)

版权所有: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省委员会

网站主办:江西省政协办公厅